阅读儿童诗歌的意义
儿童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也会进行思考、讨论和创作。这不仅仅是在学习文学和语言,更是一种在社会文化互动中进行的思维深化和情绪体验。通过与同伴分享和探索,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在多样化的表达中增强创造力与自我认同。
儿童的创作与自我表达
诗歌所带有的多样性和象征性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和表达个人的情感。
例如,在一个低年级的小学诗歌阅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儿童阅读一首描绘冬天的诗歌。在阅读讨论中,孩子们分享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感受,然后教师鼓励他们写下自己对冬天的体验与感受的字句。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孩子可能会表达自己在冬天过年时和家人一起的快乐时光,或者是对寒冷天气的不同感受。不同的孩子对冬天的感受不同,就像有的人想到冬天联想到的是夜晚和寂寞,而有些人的记忆则跳跃在阳光明媚的白天。教会孩子们如何融合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让他们懂得象征的意义。
这样的儿童阅读与创作模式,强调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形成自我意识。这不仅使孩子们能够在一个集体环境中分享和反思个人的感受和经历,还能让他们在具体的情绪体验中进行自我认知的探索。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社会文化互动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儿童不仅吸收了外部信息,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化和反思,这一过程涉及自我与他人的区分和认知。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儿童阅读一首关于夏天的诗歌,诗中描绘阳光明媚的场景和炎热夏天冰棍或者电风扇带来的欢愉记忆,在分享和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被诗中的意象引发自身的经历和情感。通过与同伴、长辈的讨论以及对诗歌的感受体悟,儿童逐步形成对自身思想、记忆和情感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诗歌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的途径,成年人则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儿童的社会能力、认知的发展。
内化过程与反思
阅读儿童诗歌的意义在于,儿童可以通过阅读适合他们的诗歌,将外部知识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内部理解,学会反思自己的情感和思维。
教师或长辈可以引导孩子在阅读诗歌的时候,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他们对于这些意象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进而将外部知识内化为个人体悟。就如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到的“儿童不是小型的大人,而是具有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在阅读时,孩子们通过轻松而生动的语言和意象,能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和诗歌产生共鸣。
诗歌中的象征与拟人拟物,虽然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儿童来说,是充满探索、思考空间的。教师或长辈应该与他们互动,让他们逐渐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这种理解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而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将诗歌中外部的信息,转化成自身的理解,这并不是简单的事,但是确是浪漫的事。
诗歌的阅读力量
阅读儿童诗歌,是儿童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要理解阅读诗歌的力量体现在何处,以及诗歌在其他语言使用形式中有何优势?
例如,诗歌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节奏、断句和意象,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容易和文本产生共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共情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学校中诗歌教育的方法,特别是强调这些方法与我们对于文学反应本质及其与学习之间关系的理解。
古代很多诗歌是有故事在里面的,甚至有人认为诗歌是古典故事的主要来源,而以诗歌形式呈现的故事,则同时吸引着听众进入形式与虚构的诗歌双重魅力之中。在儿童诗歌阅读和教学中,除了感受外,故事性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情感,从而在阅读中探索自己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根据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教育方法,诗歌的教学应强调自主和实践,通过感知和体验来促进学习,从而使儿童在阅读诗歌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例如,可以举办一场“蒙台梭利式诗歌活动”,教师或长辈选择一首充满意象的儿童诗歌,让大家一起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有声朗读,感受声音中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用不一样的音调、语气、语速来朗读不同的段落,教会他们体会诗中的情感起伏。
W.H.奥登说过:“所有世人,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诗歌的热爱。” 这种与生俱来的语言热爱在儿童身上也得以体现,儿童在诗歌的阅读、讨论和创作中,不仅能够增强对语言与情感的理解,还能在社交互动中提升自我意识。这种丰富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探索诗歌的过程中,触及到更深层次的自我表达与人际理解,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全面地理解和享受文学的魅力。学习应当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而诗歌的故事性恰好为这种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诗歌的阅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参与性的讨论和反思,真正将个人经验与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